
减隔震技术:即建筑隔震技术和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简称
建筑隔震:即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在我国,云南省是地震频发的省份,也是建筑减隔震技术运用为广泛的省份。
原理
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
---——隔震技术的发现,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沿地面滑动约0.4米,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让房屋变柔软,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随后出国留学的他,在1982年与
---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
---的地震。
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1993年,在广东汕头市建成我国
---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这也是当年
---的隔震住宅楼。在次年
---6.4级地震影响中,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没有任何损坏,只是轻微摆动。
---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向
---推广了这种技术,称之为“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
---”。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联系电话:0318-6100767,18831883823,欢迎您的来电咨询!
本页网址:
https://hshx.ynshangji.com/xw/28293954.html
推荐关键词:
建筑支座,
钢结构支座,
隔震支座,
球型支座,
抗震球型支座